当前位置:首页 > 欧陆平台 > 正文

血药浓度低的原因

摘要: 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有哪些 由于进食时胃排空和肠蠕动速度加快,影响肠道对药物的吸收,导致血药浓度下降。因此,应在进食前1小时或进食...

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有哪些

由于进食时胃排空和肠蠕动速度加快,影响肠道对药物的吸收,导致血药浓度下降。因此,应在进食前1小时或进食后2小时口服普乐可复等免疫抑制剂。

二、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环孢素A、普乐可复和雷帕霉素均由肝脏中的细胞色素P450

3A

(CYP3A)酶系统经过脱甲基和羟化作用而进行代谢。因此,凡是能影响细胞色素P450

3A酶活性的药物均可影响环孢素A等免疫抑制剂的代谢。降低CYP3A酶活性的药物可抑制环孢素A等的代谢,提高其血药浓度。如:合心爽(恬尔心、合贝爽)、尼卡地平、异搏定、五酯胶囊、酮康唑、克霉唑、红霉素等。反之,提高CYP3A酶活性的药物则可促进环孢素A等的代谢,因而降低其血药浓度。如:利福平、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巴比妥钠等。由于很多药物都可影响环孢素A、普乐可复等免疫抑制剂的代谢,导致其血药浓度的改变。因此,在调整免疫抑制剂的剂量时,应考虑到其他药物对血药浓度的影响,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求解:药理学-血药浓度(以药动学分析)

血药浓度很低,一是化合物根本不被吸收,进不了血液,二是可吸收,但是首过效应很大,三是可吸收也进得了血液,只是你测不到或者在血液中不稳定。

我觉得可能的原因有:

1,首过效应。

2,药物在肠内的吸收效果不好,直接排除体外,并不进入血液。

3,药物易吸收,没有首过效应,但在血液中,容易进入红细胞中。如果试验中使用的是血浆样品检测化合物,那么在取血浆的时候,会弃掉红细胞,则进入红细胞的部分就不会检测到,会导致测定出来的血药浓度过低,可以测一下化合物在红细胞和血浆中的分配比例。

4,如果药物属于脂类,那么在血液中不会稳定,一般要在取样后,快速分离血浆,然后将样品存于-80℃冰箱。或者在抗凝的同时加入抑制酯酶活性的抑制剂。

5,化合物在血液中大部分以葡萄糖醛酸结合(记得不是很清楚是不是这个),你测出来的只是其游离的部分,结合的部分没有测出,所以血药浓度偏低,可以将样品与解离这种结合的酶(不记得是什么酶了)孵育,使化合物解离。

其余的就不清楚了……希望对你有用……

影响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因素是

 半衰期(t1/2)是指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一般而言半衰期指的是消除半衰期或血浆半衰期,即在消除相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不同的病人服用等剂量的某一药物,不一定达到相等的血药浓度;即使达到相等的血药浓度,也不一定有等同的药效。在一个病人尚未出现药效,而在另一个病人可能已出现毒性反应,这种因人而异的药物反应称为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受药物和机体方面因素的影响(1、药物剂型、2、给药途径、3、给药时间、4、药物相互作用、5、年龄、6、性别、7、遗传因素、8、精神因素、9、病理状态、10、反复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

药物在体内代谢的半衰期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不仅不同药物在同一个体的消除半衰期不同,而且同一种药物对于不同个体的消除半衰期也各不相同。甚至同一药物对于同一个体,消除半衰期也会随身体状况和用药情况而发生波动,影响半衰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人体内负责代谢药物的肝药酶系统活性。 与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血药浓度、药物的生物效应下降一半所消耗的时间、控释制剂的释放、一些药物的吸收过程、个体差异等有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