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的金锁其实是他自己打造出来的。有许多人都误以为薛宝钗的金锁是由一个癞头和尚送给他的,其实不然你想想看和尚是云游四处的,脱离凡世间的,手上怎么可能随时拿着一把金锁,只是金锁上的那几个字是和尚送给他的,让他雕刻在金器上佩戴。在《红楼梦》中,第1次提到此事是由薛宝钗的丫鬟莺儿之口说出来的“是个癞头和尚给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而除了这句话之外,那个和尚还说了一句“这既要捡有玉的才可正配”。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误以为薛家就是除了贾宝玉知道贾宝玉有一块玉,所以才让薛宝钗将这金锁打出来,常常佩戴着。但是其实不然,薛家一开始所图的并不是宝玉,并且就是因为两家人其中的亲戚关系,薛姨妈对于宝玉可是了解的很透,指不定还不愿意让宝钗嫁给了宝玉。薛家打的主意是,对和尚说需要有玉的来相配,而在当时身上能有玉常伴的基本上都是些贵族之家的男子,所以这也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给宝钗的择女婿之事划定了范围。薛宝钗金锁上写的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贾宝玉的玉石上写的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这两句话刚好形成了句对偶,但是其实二人的心中所属都不是彼此。而薛宝钗的金锁在后来薛姨妈的话中却变了样。薛姨妈直接说的是:“金锁是个和尚给的”,为的就是更加坐实“金玉良缘”之说,此时是因为薛家人当初进京是为了送宝钗进宫待选,结果宝钗待选失败,所以薛姨妈觉得自己头号选择没了,只能退而求其次,想撮合宝钗和宝玉,所以才想方设法的夸张了金锁的来源,好让大家更加相信“金玉良缘”之说。
《红楼梦》里薛宝钗佩戴的不是“玉佩”,而是“带有金锁的金项圈”。
《红楼梦》里贾宝玉佩戴的玉叫“通灵宝玉”,薛宝钗佩戴的是“带有金锁的金项圈”,史湘云佩戴的是“金麒麟”。
一般用金玉良缘来形容《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薛宝钗的缘分。宝玉出生时乃衔玉而生,这玉非同一般,是女娲补天时用剩的石头的幻相。正反面皆刻了字,正面为”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为”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宝钗也曾得癞头和尚赠一项圈,上刻八字,正面”不离不弃”,反面”芳龄永继”。
注:薛宝钗,古典著《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男主角贾宝玉的姨表姐、妻子。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恪守妇德,是代表封建女性典范的“冷美人”。父亲早亡,有一母(薛姨妈)一兄(薛蟠)。宝钗进京主要是为了备选“才人、赞善”之职,但由于各种原因后文再未提及。进京后与母亲薛姨妈、哥哥薛蟠寄住于贾府。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与贾宝玉随身所载之玉上所刻之“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恰好是一对,寓意金玉良缘。红楼梦八十回后失传,据推测,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但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一二年即出家,回到青埂峰。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贾宝玉:通灵宝玉(佩玉)
《红楼梦》中屡次提到的一块重要的玉石名称,本是女娲炼就的一块顽石,因无才补天而随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入世,幻化为贾宝玉落胎时口衔的美玉,上有“通灵宝玉”四字,“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见《红楼梦》第一回)也称“通灵玉”。“袭人伸手从他项上摘下那通灵玉来,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下。”(见《红楼梦》第八回)
薛宝钗:带有金锁的金项圈(陪圈)
其上刻有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有金玉良缘的意思。
史湘云:金麒麟
贾宝玉的长命锁中的玉是炼石补天剩下的顽石,有渺渺真人和茫茫大士幻化成宝玉享受人间富贵的,而薛宝钗的项圈是为了应金玉良缘而特意打造的,自然是金子做的。
贾宝玉所佩的玉是通灵宝玉。
通灵宝玉本是补天剩下的顽石,因向往世间的繁华,经仙僧法术变成了贾宝玉身上戴的这块玉石,又刻了一些字在上面:通灵宝玉。
正面的字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的字是: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这块通灵宝玉也是曹雪芹虚拟的小说的作者,小说虚构成石头下凡经历红尘的故事,石头是伴随着宝玉。
一位台湾人讲红楼梦,说下凡的石头就是宝玉的这个人,这是错误的,贾宝玉是神瑛侍者下凡,石头下凡是这块贾宝玉戴在脖子上的通灵宝玉。
日记式小说采用第一人称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贾宝玉不参与的事就没法写下去。
因此通过这块被神话了的石头,既可以以第一人称叙述,又可以让他知道贾宝玉不曾参与的空间和事件,这样的表达方式在当时也是一个比较特别的。
人物简介:
贾宝玉通灵玉上的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薛宝钗金锁上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两个恰好是一对,寓意金玉良缘。
贾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
他是女娲补天剩下未用的一块顽石和神瑛侍者转世真身,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贾府通称宝二爷。
因衔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
自幼深受祖母贾母疼爱,住贾母院。
十二三岁时奉元妃旨意入住大观园怡红院。
他与表妹林黛玉心灵相通,互为知己,发展了一段世间少有的纯洁之爱,然后在贾府家长的刻意为之下,与表姐薛宝钗成婚。
婚后一二年中举,旋出家,回到青埂峰。
从字面上看,这两样东西所附带的词语是很相配的,是一对。而且理论上来讲或者说默认的情况是,宝钗在看到宝玉的玉之前,是不知道那上面的字的,就是说他们这两句如此相配的话是来自于“巧合”,或者说“缘”。
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存在着一些疑问。宝玉带着玉而生,是奇闻,很轰动,冷子兴也知道还拿此事闲谈,而薛宝钗之母是宝玉的亲姨妈,和宝玉的生母是亲姐妹,很可能事先便知道了宝玉的字句而叫人制作了一块刻有与其“相配”的金锁。
不管怎么说,金锁确实是后天制造之物,而不是像那块玉那样浑然天成的。但是在那些注重金钱与后天附加的闪耀因素,尤其是有心撮合这两人的家长们眼里,宝钗配作贾府的“宝二奶奶”,认为她与宝玉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就像金和玉是极其高贵、美丽而相配的。
这样这两人佩戴的饰品,被有心的家长联系在了一起,觉得连他们佩戴的物品都这么相配,上面的字句像对联般吻合,(莫失莫忘对不离不弃,仙寿对芳龄,恒昌对永继”)这段姻缘定是美满的了。
这是他们的观点,为了撮合两个人就越说越真了。
然而,宝玉的玉佩是先天的,随他出生就有的,而宝钗的金锁是后天的,后来铸造的。有观点认为这是宝钗的母亲为了将女儿嫁给宝玉听说他有玉而故意造出来的,并散布的金玉姻缘天作之合之说,不管是不是如此,这里面确实包含了人为的因素。
上一篇:酸性清洁剂有哪些种类
下一篇:提高免疫力的产品有哪些保健品
发表评论